加拿大大學責任管轄
加拿大屬聯邦政府制,教育權責則是下放給各省監督。有關教育的實際政策執行的權力皆由省教育廳負責。職責是設立各級學校並定期視察督導其教學品質,在教育財政上則為負責資助與管理,訂定並頒布執行相關教育政策並審核公立學校資格並核准設立。
普遍加拿大大學都為公立學校(這點與美國不同),也因此在學費上相對友善些。但也因為學費訂製由每所大學與各省教育廳協商,因此大學學費因所不同,而沒有固定學費制。
加拿大大學 |高等教育系統
十二年級畢業後所升學的教育體制,泛稱為higher education or post-secondary (secondary為國高中,post-secondary意義上可理解為後國高中)。此架構與美國及台灣相似。
美國與加拿大最不同的則是對於 後國高中之後的教育機構之泛稱。在美國,大學泛稱為college,但在加拿大,大學則是用university通稱。
因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包含大學(university)、學院(College),因此college對加拿大教育體系來說,是有非常不同意義的。
- 大學(university):大學普遍提供學位(degree)、專科文憑(diploma)、專科證照(certificate)之修習課程。其中,
- 學士學位(Bachelor Degree):跟據地區規定,修習 3 至 4 年的一般(general)課程或專業課程。
- 碩士學位(Master Degree):取得學士學位後,研讀1-2取得碩士學位。學士學位又廣泛分為研究型 (thesis-based)及修課型、專業型(course-based/professional)
- 博士學位(Doctoral Degree):取得碩士學位後,研讀 3 至 4 年,加上論文之撰寫方能取得學位。
- 學院(College) :普遍來說,提供各種專業技職領域之課程。並根據地方需求,在地方社區提供相關職業訓練課程。因高等教育之需求逐年增加,學院也會提供學位(bachelor degree)課程。而有些學院則當擔起美國社區大學類似之角色(community college),作為插大的預備中轉站。
普遍理解上,大學的相關課程較為學術,而學院課程則是以就業為導向。因此在選擇University及College時,理解自己未來需求及定位,是相對重要的。
加拿大大學申請 時間軸
在踏上加拿大大學申請的旅程之前,讓我們一同探索一些基本概念,了解加拿大大學的排名情況,並細心考慮自己的選項。排名只是其中之一,同樣重要的還有科系、資源、校園文化,以及未來的學術和就業發展方向。這些都將幫助我們建立起一份精心策劃的申請名單。
提前準備:10年級的計畫
從十年級開始,我們可以著手積累相關的活動經驗,制定選課計劃,更重要的是,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探索未來想要申請的科系。你或許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,但是請開始去想像跟了解。
精心規劃:11年級的蓄勢
十一年級是認真規劃的起點。這涵蓋了相關考試準備、多虧十年級的探索,更有目標的確認選課方向,以及填補活動方面的缺口。同時,進一步了解大學環境,為未來的科系選擇做好準備。
抓住機會:12年級的挑戰
最後一班車,雖不算太晚,但要立即行動了!你將需要盤點目前的選課,為十二年級選課做出最有邏輯的規劃,確保所有必修科目井然有序。同時,也要衝刺成績,但更重要的是以目前現況,擬出貼近現實的大學清單。最後,開始著手準備申請所需資料,為未來的大學之旅做好準備。
加拿大大學入學要求|申請條件
加拿大大學入學要求近年來,逐漸趨近於美國,不僅要看成績,還考慮課外活動、申論題、面試等多方面的甄選流程。不同大學對於申請條件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。有些大學已開始納入考試、課外活動、申論題以及面試等項目,這些將在你的申請中佔有一席之地。而另一些大學則更注重你在高二和高三的成績表現,這將成為你的重要參考依據。
無論是是否需要追加備審資料,成績始終是核心要素。成績是基石,配合優質的課外活動,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熱門科系中脫穎而出。
加拿大大學根據申請的科系,有特定的高中學科要求。不同大學因科系不同,對指定學科的分數要求也不盡相同。
舉例來說,如果申請工程學系,一般會要求修讀生物、物理、化學(三選二)、微積分等科目,共計三門高中指定學科。
總結而言,申請加拿大大學的基本要素包括:
- 指定高中學科:依據申請的學系和學校體系的不同,要求也有所差異(如IB、AP、台灣課綱等)。
- 語言成績要求:一般要求雅思平均6.5,單科不低於6.0(托福成績則因學校而異)。
- 其他考試要求:由於學生體系不同,一些學校可能要求提交SAT、大學學測等成績。
- 課外活動/申論題/面試:不同學校和科系可能有不同的要求。
申請時間
大部分加拿大大學的線上申請平台會在每年的九至十月開放,例如,2024年的入學,2023年的九至十月即可開始報名申請。
因此,我們建議即將申請的同學在暑假期間(八至九月)開始準備所需資料,以便平台開放時能夠盡早提交申請。不同省份使用不同的申請平台和機制。
各學校的截止日期不同,有些最早在次年的一月中旬就截止(例如多倫多大學、UBC大學),最晚可能延伸到隔年的三至四月。學校的審核時間也不同,有些學校採取先申請先審核的方式(滾動審核 rolling basis),而有些則是死線後集中審核。一些學校可能鼓勵在特定日期前提交申請,以便更早收到錄取通知。因此,早點做好準備並提交申請,對於部分學校可能有助於增加錄取的機會。
然而,與美國不同,加拿大大學並沒有類似「早決策」的申請方式,早申請通常只能讓你早點收到通知,但對於錄取率並無實質加成。此外,由於大部分加拿大大學需要查閱十二年級上學期的成績,即便提早申請,若無法提供該學期成績,申請文件仍需等待學期結束後方能審核。
總之,早早開始申請確實有優勢,但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是最穩妥的方法。
校/系所
如何選擇學校?你可參考我們提供的加拿大大學推薦《一》和《二》,協助你從軟應兩種大指標下去分析。這邊則稍微說明申請時的實際操作面。
在台灣申請大學時,我們需要明確列出所希望申請的學校、學院或科系。舉例來說,若想要申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類的社會學系,以及台灣大學人文學院的哲學系,在台灣的體系下,這將被視為兩個不同的科系。
然而,在加拿大的申請體系中,學校的選擇方式因地區而異。有些學校要求您在申請時明確指定所申請的科系(類似台灣的方式)。然而,也有一些學校則是在大一不需要指定科系。
舉例來說,社會學(sociology)和哲學(philosophy)都屬於人文學院(Faculty of Arts)的主修範疇。在大一不分系的學校中,我們只需要提交學院的申請,並在大一或大二後自行選擇主修科系。
相同的情況也適用於其他類別。例如,微生物學(microbiology)和生物化學(biochemistry)都屬於理學院(Faculty of Science)的主修領域。因此,在大一不分系的體制下,我們只需要提交學院的申請,並在大一或大二後滿足相應的門檻後才能選擇主修。
總之,選擇科系的方式在加拿大的體系中較為靈活。進入大學後,而如何選擇適合的大一課程以滿足主修的門檻要求,則成為每位學生的重要功課。
申請平台
由於各省獨立作業,因此加拿大申請系統可分為兩大類:BCEducationPlanner、OUAC系統。前者涵蓋所有BC省之大學、學院申請,而後者則是囊括所有安省(Ontario)大學的申請。
然而,與美國的一站式申請不同,加拿大的申請平台需要先在主系統中提交申請,然後再到各個大學的平台上上傳所需的資料。這也意味著,如果您申請了3所需要推薦信的學校,那麼您的推薦人將需要寫3封不同的推薦信。
這可能是加拿大申請體系相對不便之處,因此,準備充分並提前規劃將變得至關重要。
申請加拿大大學,需提前規劃。10年級開始參與課外活動,積累經驗;11年級注重考試準備和選課;12年級選擇適合的大學和科系,打造好的備審資料。注意不同省份的申請系統,預備文件,確保順利進行申請。從規劃到執行,每步都關鍵。通過充分準備,將會是成功邁向留學之路的不二法門。
2023加拿大大學排名|Maclean
學校 | 排名 |
---|---|
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倫多大學 | 1 |
University of Waterloo 滑鐵盧大學 | 2 |
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| 3 |
McGill 麥基爾大學 | 4 |
McMaster University 麥克馬斯特大學 | 5 |
Queen’s University 皇后大學 | 6 |
University of Alberta 亞伯達大學 | 7 |
University of Montreal 蒙特婁大學 | 8 |
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 西門菲沙大學 | 9 |
University of Victoria 維多利亞大學 | 10 |
University of Calgary 卡加利大學 | 11 |
University of Guelph 圭爾湖大學 | 12 |
Western University 西安大略大學 | 13 |
University of Ottawa 渥太華大學 | 14 |
Dalhousie University 戴豪斯大學 | 15 |
Université Laval | 16 |
York University 約克大學 | 17 |
Concordia University 協和大學 康考迪亞大學 | 18 |
Toronto Metropolitan (Ryerson University) TMU | 19 |
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 | 20 |